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01062794781i-aiig@tsinghua.edu.cn

研究成果

Research Results



海外智库观察

「美国AI Now研究所:零信任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三项原则」

2023年8月10日,美国非营利组织Accountable Tech、AI Now研究所和美国电子隐私信息中心(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 EPIC)联合发布《零信任人工智能治理(Zero Trust AI Governance)》,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强大且可执行的路线图,以限制大型人工智能公司在监管方面的影响力,并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紧迫社会风险。该政策建议提出“零信任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三项首要原则:时间就是生命,首先要从大力执行现有法律开始;必须制定大胆、易于管理的明线规则;在人工智能系统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公司都有责任证明其系统无害。该框架旨在避免当前人工智能危害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加剧,并呼吁美国立法者重新审视保护法,防止科技公司为牟利而去涉及明确禁止的某些人工智能领域。


首先,文章阐释了“零信任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三项首要原则。文章就第一项原则,即“时间就是生命,从大力执行现有法律开始”批评了行业领导者们拖延问责,从而导致了人工智能军备竞赛的迅速发展。但现有的法律对人工智能已经没有任何豁免,减轻自动化危害和阻止鲁莽部署不安全系统的关键第一步是迅速而有力地执行这些法律。此外,文章强调了以下法律的执行:首先,在执行反歧视法方面,人工智能工具不能被用于自动执行非法歧视,这违反了《民权法案》、《投票权法案》、《公平住房法案》、《平等信用机会法案》和《美国残疾人法案》等联邦法规。其次,在执行消费者保护法方面,联邦贸易委员会拥有保护消费者的广泛法定职责,并已明确表示将打击从自动诈骗和人工智能工具的虚假宣传到欺骗性广告行为和隐私滥用等一切行为,已采取的全新的补救措施甚至可以迫使公司删除根据不正当数据训练的算法。第三,执行竞争法。在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中,科技巨头们已经在从事各种反竞争行为,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应继续利用其现有的全部权力来对抗滥用行为,并应利用其正在进行的兼并指南审查和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商业监控规则制定来加强其打击不公平竞争方法的能力。第四,明确《通信规范法(Communication Decency Act)》第230条的限制,支持原告寻求受到各种人工智能损害的补偿。


对于治理框架的第二项原则,即“有必要制定大胆、易于管理、明确的规则”,文章指出,自我监管无法阻止人工智能的危害,对于任何依赖于自愿遵守或以其他方式外包关键环节的监管制度也是如此,其主要依赖审计的复杂框架。这一方法在实践中倾向于进一步赋予行业领导者权力,使小企业负担过重,并削弱了监管机构正确执行法律条文和精神的能力。因此,规则中应禁止以下四点内容。首先,人工智能的某些从根本性上不符合人权的用途应被禁止。包括情感识别或利用生物特征来推断心理状态,预测性警务,远程生物识别,包括在公共场所使用面部识别,社会评分,以及完全自动化的招聘或解雇。其次,应禁止大多数二次使用和第三方披露个人资料。美国未能通过全面的联邦隐私立法,使得建立在监视和剥削基础上的经济得以发展。强有力的数据最小化规则限制了公司可以收集的数据,以及其可以使用这些数据的目的。由于大型科技公司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主要归功于它们的海量数据优势,这也是从隐私和竞争角度解决人工智能军备竞赛有毒动态的最有力工具之一。第三,禁止收集或处理所有敏感数据(据《美国数据隐私和保护法(American Data Privacy and Protection Act, ADPPA)》中定义),除非是提供或维护该个人要求的特定产品或服务所必需的数据;禁止在教育、工作场所、住房和招聘中收集或处理生物特征数据;禁止监控广告。第四,应进行结构性干预,以防止看门人滥用权力扭曲数字市场和市场恶性竞争,使人工智能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永久化。禁止占主导地位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拥有大规模商业人工智能产品或从中获益。禁止看门人在商业化人工智能中自我推荐、拉拢商业伙伴或打击竞争对手。以及,禁止看门人利用企业用户的非公开数据与企业用户进行不公平竞争。


对于第三项原则,即“人工智能系统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公司都有责任证明他们的系统是无害的”,文章指出,虽然行业领导者采取了一系列自愿措施以表明对关键人工智能道德原则的承诺,但他们也削减了人工智能伦理团队,忽视了内部警报,在军备竞赛升级时放弃了透明度,并试图将责任推卸给下游用户和民间社会。公司应该证明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是无害的,而不是依赖于公司的善意,让资源不足的执法机构或苦恼的用户来证明和防止伤害,或者依赖于上市后的审计。考虑到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对社会的广泛影响,有必要考虑如何监管类似的高风险产品。文章以新药推向市场和批准的过程为例,阐释了一个关于“如何监管其他领域的高风险产品”的推论。在药物开发过程的每个阶段,公司必须遵守明确的规则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标准,进行广泛的测试,以识别和考虑所有可预见的风险,确保这些风险被收益所抵消,并向监管机构展示他们的工作。他们必须向产品的使用人员(开处方者)和最终用户(患者)提供有关适当用法和潜在不良反应的明确信息,并对因未能履行这些职责而造成的损害负有责任。


图片


文章建议,建立一个新的“人工智能FDA”是推动人工智能治理更快、更有弹性的有用的路标,大规模的人工智能模型和自动决策系统应该同样受制于这样一组强大的预部署需求:首先,根据人工智能的类型和成熟度,评估和文档的具体标准必然有所不同。以人工智能工具为例,每种人工智能产品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在部署之前必须证明这些危害的存在,且这些风险的性质是不同的,需要进行截然不同的测试。其次,尽管评估每个系统的标准不同,但必须普遍坚持一些核心的人工智能伦理原则。例如,《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Blueprint for an AI Bill of Right)》概述了五类核心保护措施,为使用人工智能提供清晰的路线图,即建立安全有效的系统;算法歧视保护,以公平的方式使用和设计系统;保护数据隐私;系统的通知和解释要清晰、及时和可访问;注意事项及说明、以及人类的选择、考虑和退路,为实施提供了明确的路线图。这些需求是底线,所有的人工智能都应该遵守这些原则。最后,应要求公司在发展的所有阶段都积极地证明遵守法律,并与他们在供应链中的角色相适应。这应该包括记录公司识别合理可预见危害的过程,以及他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如何减轻危害的建议。鉴于人工智能市场上虚假或夸大的说法泛滥,企业还必须证明,这些系统是按照预期(和宣传)运作的。监管机构还可能要求在批准前进行额外的测试、检查、披露或修改,有关该系统的所有文档的面向公众的版本应在批准后在联邦数据库中公布。部署后也应进行持续的风险监测,包括通过年度公民权利和数据隐私影响评估,由具有完整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数据访问权限的第三方进行独立审计,并要求为用户提供一个简单的投诉机制,并迅速报告已发现的任何严重风险。此外,当用户与人工智能系统互动时,主动通知用户,并为他们提供易于获取的人工智能系统的主要参数和任何选择退出机制或可用的人工替代方案。生成式人工智能应坚持新的来源、真实性和披露标准。虽然这远远不是解决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信息和新闻生态系统的全面危害的灵丹妙药,但建立有效和可互操作的标准来证明人工智能生成或操纵的媒体的来源和真实性,可以增加有助于保护消费者和内容创作者的关键背景。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应明确禁止某些不可接受的用途,如未经同意传播深度造假性图像;故意欺骗他人,意图妨碍其行使投票权的;冒充某人以获利或伤害、欺骗他人。


总而言之,长期以来,我们错误地相信大型科技公司能够自我监管,错误地将技术进步视为社会进步,对不断升级的危害视而不见。“零信任人工智能治理”是一种必要的航向修正,因为我们需要一个框架来应对不断演变的威胁,来为我们提供促进健康的创新和确保下一代技术为更大利益服务所需的基线。



原文链接:https://ainowinstitute.org/publication/zero-trust-ai-governance

行业舆情追踪

国内动态

政府规划

「《2023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8月24日,《2023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山西大同发布。《白皮书》指出,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产业的市场规模为45亿元(人民币,下同),预计今年将达到53.5亿元。由中国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起草的《白皮书》共分五部分,分别是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产业发展的背景、现状、环境、趋势和建议。《白皮书》指出,在产业链上游,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供给集中,互联网科技公司和专业数据服务商是开源数据关键技术工具和人才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在产业链中游,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竞争态势,中小型数据供应商同质化竞争激烈。在产业链下游,需求场景不断扩展,精细化的服务要求进一步提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不足、标准体系亟待健全、数据安全风险凸显等挑战也浮出水面。对此,《白皮书》建议,要加快构建高质量数据集;研发数据服务质量评判标准;加强技术研发,发挥集约化自动化数据服务工具优势;提升专业人才供给,带动劳动密集型业态转型升级;加大行业安全监管,优化数据服务安全环境;完善公共基础服务,健全产业支撑体系。

来源:中国新闻网


「北京将打造一批互联网3.0标杆应用」

8月24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在北京市互联网3.0生态发展大会上发布《北京市互联网3.0应用场景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北京的互联网3.0应用在工业、文娱、城市、消费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探索,解决了部分行业痛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北京的应用场景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国产3D渲染、智能交互、数字孪生等技术,为带动国产技术的迭代创新提供了“练兵场”。针对未来互联网3.0应用场景的发展趋势,《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丰富数字内容生态,提升应用场景的沉浸式交互体验,有望成为互联网3.0的重要基础性技术工具。推动互联网3.0技术对文化、城市、工业等传统产业的赋能,以虚促实将是重要发展方向。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北京将深化落实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发挥文化、历史、体育、科技、商业、产业等资源优势,加快打造一批创新性强、示范效应突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复制推广性强的互联网3.0标杆应用,带动北京互联网3.0产业的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国全面建成新一代数字高程模型」

8月24日,据自然资源部信息,我国已全面建成新一代数字高程模型。在地形级实景三维建设方面,我国全面建成覆盖全国陆地国土的10米格网新一代数字高程模型,完成了东部和西部重点区域约600万平方千米优于5米格网地形的三维模型建设;建成了11版覆盖全国陆地国土2米分辨率、2版覆盖重点区域优于1米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实现影像成果由不定期获取向按季度采集和提供的跨越;完成了黄河流域约40万平方千米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建设。在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方面,已有26个省(区、市)的264个城市开展了约5.52万平方千米城市三维模型建设,在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部署要求,自然资源部加快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坚持“边建边用”原则,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有灾害防治、智慧安防与调度、历史文化保护、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22大类、百余种应用场景。

来源:环球网


「山东多地加快发展数字农业 打造智慧农田新模式」

8月23日,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东安村外的葡萄园将水肥一体化、温湿度自动控制、土壤肥力监测等现代化农业技术整合在一起,实现了高效运营。除此之外,东里镇还打造了包括智慧农业、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数字平台。平台投用后,可以实时查看镇上农业、党建、社会治理等相关领域的运行、进度等情况。近年来,临沂市莒南县建设茶溪川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并在该示范区内探索建设了涵盖茶园可视化、环境智能监测、产品溯源等功能的5G智慧茶园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茶叶生长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控,建立茶叶产品“溯源”体系,完成全程质量监管。据相关负责人介绍,5G智慧茶园管理系统的应用预计可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00万元。德州市临邑县投资建设的临邑县数字为农服务中心,可提供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农机作业、粮食晾晒烘干仓储等多种服务。中心下设土地流转、农机服务、农技服务三大平台,促进农业资源共享,打造智慧农业决策体系,为农户提供决策依据。临沂市郯城县依托理想家庭农场和归义农场打造的无人数字农场,可实时监测农作物长势、收集土壤和病虫害数据,实现农田可视化、自动化管理。

来源:中国新闻网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发展Web3.0等产业 启建七大使能平台」

8月22日,明月湖·π全球创新大会在重庆举行。作为中国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在会上宣布,其重要的创新平台“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发展Web3.0等产业,并建立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共享服务等七大使能平台。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许宏球在会上介绍,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围绕“以下一代互联网为引领的数字科技产业”,精心绘制产业创新发展的“明月湖·π新图景”。首先,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在拥抱合规监管的前提下发展Web3.0产业,发出Web3.0创赛全球征集令,活动面向国内外设立“数字信任”“数字权益”“数字生成”三大赛道,探索Web3.0开源社区项目,发展基于数字身份和数字资产的Web3.0开放经济系统,打造覆盖基础平台、关键环节和标准协议的完备生态体系。其次,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大力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加快行业大模型训练推理与产业化,推动通用智能体、具身智能、类脑智能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融合应用。在此基础上,两江协同创新区还将积极引进培育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软硬协同泛智能产业,加快发展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运营服务体系,加快引进培育新型持牌金融机构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的金融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壮大基于数字孪生、扩展现实、数字人等新技术的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

来源:中国新闻网


政–产–学研合作

「知网与华为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 共创“华知”大模型」

8月24日,同方知网与华为公司联合筹建的人工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在知网总部揭牌成立。知网表示,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联合创新和技术攻关,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创“华知”大模型,重点研究大模型在知识服务领域的应用,合作开发各类行业大模型和场景大模型,力争实现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赶超,更好地服务我国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双方还将共建产业生态,加强市场领域深度开发合作,进行商机共享、联合营销、客户共拓等,助推双方高质量发展。

来源:站长之家


科技公司

「航旅纵横发布民航领域垂直大模型“千穰大模型”」

8月25日,航旅纵横发布了首个民航领域垂直大模型——千穰大模型。该大模型基于Transformer架构,构建了10亿、100亿、300亿等多种参数模型,融合了视觉大模型、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计算大模型,通过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民航产业的数智化建设和旅客的智慧出行提供支持。千穰大模型具有智能问答和民航搜索的能力,能够提供准确的实时民航信息和解答旅客的出行问题。千穰还提供全场景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包括机坪机位、航站楼和旅客服务等多个场景。通过千穰的应用,民航产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千穰还能跨模态理解图文信息,实现人机之间的畅通无阻的交流。此外,千穰还为机场的机坪、机位保障和航站楼等场景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提高飞机进出场的安全和运行效率。千穰还可以用于旅客满意度分析、行业智能客服和多模态点评感知等服务。

来源:站长之家


「奇安信发布Q-GPT安全机器人和大模型卫士」

8月25日,奇安信集团发布Q-GPT(奇安信大模型)安全机器人和大模型卫士。据介绍,Q-GPT安全机器人是基于奇安信大模型的“虚拟安全专家”,可以全天候工作,一台机器人等于60多位安全专家,可产生约2000万元的运营效益,极大提升了生产力。大模型卫士集安全风险发现、大模型访问控制、数据泄露管控、违法违规行为溯源、大模型应用分析等为一体,帮助企业更安全的向大模型要生产力。该大模型卫士为企业在使用大模型过程中提供四重防护: 第一是防止数据投喂造成的敏感数据泄露;第二是建立身份识别与溯源机制;第三是避免触发数据跨境安全监管红线;第四是对企业内部大模型应用状况全面分析。在会上,京东方集团和吉利汽车集团等客户现场签约,成为国内首批Q-GPT安全机器人和安全大模型用户。同时,大模型卫士现场获得了国内多家客户的签约意向。

来源:TechWeb


「阿里云开源通义千问多模态大模型Qwen-VL」

8月25日,记者从阿里云方面获悉,阿里云推出大规模视觉语言模型Qwen-VL,一步到位、直接开源。Qwen-VL以通义千问70亿参数模型Qwen-7B为基座语言模型研发,支持图文输入,具备多模态信息理解能力。据了解,Qwen-VL是支持中英文等多种语言的视觉语言(Vision Language,简称VL)模型,相较于此前的VL模型,Qwen-VL除了具备基本的图文识别、描述、问答及对话能力之外,还新增了视觉定位、图像中文字理解等能力。多模态是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技术演进方向之一。业界普遍认为,从单一感官的、仅支持文本输入的语言模型,到“五官全开”的,支持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信息输入的多模态模型,蕴含着大模型智能跃升的巨大可能。

来源:环球网


「爱奇艺首次公布AIGC进展:AIGC剧本拆解准确率超90%」

8月25日,爱奇艺于近日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并首次公布AIGC方面取得的进展:引入AIGC辅助剧本评估。根据爱奇艺内部数据显示,目前对场景和人物拆解的准确率超过90%,有效提升在剧本评估、预算规划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效率。除此之外,爱奇艺通过AIGC技术迅速实现对影视剧的剧情理解,以此改进搜索结果、推荐和用户互动来提升用户体验。据介绍,2022年起,爱奇艺就开始探索AIGC在影视娱乐领域的应用,并逐步覆盖影视内容生产、宣发、消费全链条。2023年上半年,爱奇艺在内部成立“AIGC内容科技创新中心”,持续挖掘AIGC与影视娱乐业务场景的更多结合场景。针对视频、图文运营素材制作方面的AIGC应用,爱奇艺“星罗剧情理解平台”依托于大语言模型能力与自研的多模态视频理解技术,通过对长视频内容的剧情理解、提炼等方式,实现AIGC自动化批量产出拆条、解说、混剪等多类型视频内容及多元化图文内容。爱奇艺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爱奇艺数万内容专辑已引入AIGC辅助生成运营素材,爱奇艺站内全端AIGC视频看点卡段、图文等运营素材超70万条。

来源:环球网


「好未来数学领域千亿级大模型MathGPT开启公测」

8月24日,在好未来20周年直播活动中,CTO(首席技术官)田密宣布好未来自研的数学领域千亿级大模型MathGPT正式上线并开启公测。今年5月,好未来曾公布正在进行自研数学大模型的研发,命名为MathGPT。MathGPT是面向全球数学爱好者和科研机构,以解题和讲题算法为核心的数学垂直领域的大模型,也是国内首个专为数学打造的大模型。用户使用MathGPT时,用文字或图片方式上传数学题,即可得到对话式的解答反馈,也可以通过“随机来一题”的按钮,随机生成数学题目并由系统给出解答。目前,MathGPT支持中文、英文版本的PC端和移动端体验。MathGPT官网显示,MathGPT的数学计算能力已覆盖小学、初中、高中的数学题,题目类型涵盖计算题、应用题、代数题等多个类型,还可以针对题目进行追问,暂未开放数学之外的问答互动。

来源:TechWeb


「美图设计室AI Logo设计功能上线」

8月24日,美图公司旗下美图设计室正式上线AI Logo设计功能。AI Logo设计功能基于美图AI技术,智能识别用户创意想法,进行Logo的定制化设计,用户只需输入品牌名和一句话描述,AI即可几秒快速生成多款不同风格及排版样式的优质创意Logo。考虑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AI Logo设计生成的Logo还支持任意修改,无限放大并提供VR场景效果展示,如一键生成名片、门牌、手提袋等多种场景应用效果呈现,提供源文件下载,便于商家二次编辑打造专属品牌形象。

来源:站长之家


「昆仑万维推出AI搜索产品“天工AI搜索”并开启内测申请」

8月23日,昆仑万维宣布推出国内第一款AI搜索产品——天工AI搜索,并开启内测申请。这款搜索引擎采用大语言模型技术,能够通过对话式交互理解用户意图,提供精准、个性化的答案。与传统搜索引擎相比,天工 AI 搜索具备更好的信息提取能力、知识生成能力和意图识别能力。此外,天工AI搜索也即将具备图像、语音等多模态搜索能力,更大程度地释放生产力、提升用户效率。昆仑万维表示,该产品将成为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和超级流量入口,并带来更多创新、智能、多元化的应用级 AI 产品。

来源:站长之家


技术应用

「香港警方首次破获利用AI换脸诈骗案」

8月25日,香港警方瓦解了一个利用人工智能换脸技术骗取金融机构贷款并开设银行账户的诈骗集团,6人涉嫌串谋欺诈罪被捕。警方在行动中检获1张报失身份证、13张伪造香港身份证、一批手机及计算机、疑似虚假文书以及一批疑似制作伪造身份证的工具。香港警方表示,上述诈骗集团在去年9月至今年7月,盗用至少8名香港市民已报失的身份证,向20家银行及借贷公司递交共计90次贷款申请以及54次银行账户开户申请,绝大部分是通过网上申请。其中有4次贷款申请成功获批,涉及款项共计20万港元。香港警方指出,这是其首次发现嫌疑人使用人工智能换脸技术的犯罪手法。

来源:澎湃新闻


自动驾驶

「通用汽车首次在中国测试示范区的公共道路上开启自动驾驶测试」

8月24日,通用汽车近日获批上海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资质许可,在指定示范区内开展L4级别路测。这是通用汽车首次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内的公共道路上进行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路测,旨在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此次基于量产车的路测代表了通用汽车中国团队与自动驾驶初创公司Momenta合作的阶段性成果,展现了该技术在私人汽车上规模化落地的潜力。路测将借助Momenta的人工智能技术加速算法迭代,为通用汽车在中国的测试车队未来开展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测试和运营奠定基础。此次路测首期计划为一年。路测积累的经验也将反哺通用汽车在中国推进高级辅助驾驶技术进步,将应用场景从高速等限定驾驶环境拓展到更具挑战的城市道路。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际动态

政府规划

「德国计划将人工智能投资增加一倍,以与中国、美国和印度竞争」

8月23日,德国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其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共资金增加近一倍,达到近10亿欧元,以缩小与中国和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国家的技术差距。研究部长Bettina Stark-Watzinger周三宣布了这一目标,与斯坦福大学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政府在2022年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33亿美元相比,这一目标并不算高。

来源:路透社


行业自治

「《星际迷航》的柯克船长William Shatner挑战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8月24日,William Shatner以在《星际迷航》(Star Trek)中扮演柯克船长而出名,他一直在使用ProtoBot(一种将全息视觉效果与对话AI相结合的设备)探索人工智能。William Shatner向ProtoBot提出了哲学和伦理问题,质疑它是否理解爱、感知、情感和恐惧等概念。ProtoBot由Proto Inc和CodeBaby开发,将于9月8日向Proto M或Proto Epic全息图单元的所有者提供。该设备旨在用于教育、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建议和陪伴。

来源:路透社


「日本餐饮店利用AI技术缓解人手不足问题」

8月23日,日本的餐饮店人手不足问题变得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餐饮店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和节省人力减轻负担的方法克服困难。民间调查显示,8成以上的餐饮店感到人手紧缺。即使增加工资也很难招到人,且离职较多。8月帝国数据库公布的调查显示,有83.5%的餐饮店表示非正式员工人手不足,在所有行业中比例最高。咕嘟妈咪(Gurunavi)6月在东京某餐馆进行了在手机点单系统中搭载生成式AI“ChatGPT”的实证试验。一名男客人询问AI有什么推荐的菜品,AI提供了3个选项,该客人表示“店员很忙应接不暇,用这个很方便”。据悉,今后该餐馆将力争在连锁店采用该系统。

来源:共同社


「89%新加坡本地小企业主忧AI发展与采纳速度超越监管」

8月23日,面向中小企业的全球软件平台Xero访问新加坡小企业主,了解他们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如何使用它,以及对员工和业务的影响,共有500名新加坡本地小企业主参与调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渗透到各个行业和劳动队伍当中,新加坡本地有89%的小企业主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和采纳速度超越监管。许多小企业让人工智能工具处理敏感数据,超过半数(65%)对人工智能处理可识别的客户信息表示信任,62%则对人工智能处理敏感的商业信息表示信任,这或许导致小企业的数据面临风险。

来源:联合早报


「路透社:利用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法律服务的未来?」

8月23日,路透社就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法律服务的问题发布了一篇评论文章。文章从人工智能取代律师的可能性与在哪些方面可能替代律师的工作进行了讨论。首先,文章讨论了人工智能取代律师的可能性。当前,随着大型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如ChatGPT)的发展,人工智能工具正被应用于大量法律任务中,如研究、电子取证、尽职调查、诉讼预测分析、合同审查或起草以及其他文档生成和管理。一些法律专业人士也因此对律师的未来进行讨论。文章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完全取代律师的情况似乎不太可能发生,但未来许多通用的法律工作将主要由人工智能处理,人类在法律行业中的角色、技能和专业需要改变以补充技术的不足而非与之开展竞争。对于使用人工智能的律师而言,其需要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还需要确保人工智能工具产生准确的结果,因为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存在一些伦理问题。其次,文章讨论了人工智能影响律师工作的具体方面,如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计费和报酬、律师事务所的业务模式。总而言之,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法律行业需要考虑如何融入人工智能范式的问题,并将需要同等重视技术发展以及更高层次的人与人互动的质量。

来源:路透社


科技公司

「韩国Naver的生成式人工智能HyperClovaX AI在韩文方面表现优异」

8月25日,韩国互联网巨头Naver推出了HyperClovaX,这是其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的升级版,该模型拥有比美国竞争对手OpenAI的ChatGPT和谷歌的Bard更强的韩语技能。为了应对去年年底ChatGPT带来的全球生成式AI热潮,这家韩国IT公司选择HyperClovaX作为其AI驱动服务的骨干模型,并成为其未来的增长引擎。该公司表示,Naver最新的人工智能工具是全球第三大、韩国第一的语言学习模型,可以更准确、更自然地理解韩国的社会背景、法律和制度。与3.5版本的GPT相比,Naver模型多学习了6,500倍的韩国数据。Naver Cloud技术主管Sung Nako强调,与3.5版本的GPT相比,HyperClovaX的获胜率为75%。Naver首席科学家KimYoung-bum表示,Naver的先进技术还将其韩国超大规模人工智能幻觉减少了72%。Naver计划重点加强与其他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中心的公司的合作,并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各种努力来提高合作伙伴的业务生产力。

来源:Asianews


「AI初创公司Modular在由General Catalyst主导的融资中筹集了1亿美元」

8月24日,AI初创公司Modular表示,其已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了1亿美元,由风险投资公司General Catalyst领投,现有投资者包括Google Ventures、SV Angel、Greylock和Factory。在ChatGPT取得巨大成功后,高科技行业的繁荣使众多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受益,吸引了风险投资公司和其他投资者的浓厚兴趣,Modular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该公司希望为AI开发替代方案,从而克服对英伟达等科技公司昂贵且需求旺盛的芯片的需求。

来源:路透社


「Meta将推出用于编写代码的AI模型Code Llama」

8月24日,Meta宣布将发布一款旨在辅助编写计算机代码的人工智能模型Code Llama,进一步推动其进入新技术领域。据悉,该模型可以根据人类文本提示编写代码,也可以用于代码调试,并可用于免费用于研究和商业用途。Code Llama建立在Meta最新的Llama 2语言模型之上,并将提供不同的配置,其还支持Python、Java和C++等流行的编码语言,以与微软的代码编写工具GitHub Copilot竞争。

来源:路透社


「谷歌批评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提案变动,认为其抑制了创新」

8月24日,谷歌的总法律顾问Halimah DeLaine Prado警告美国专利商标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简称PTO),对于审理专利有效性挑战的仲裁庭提出的改变可能会损害开发者,并抑制人工智能创新。PTO的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是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结束专利侵权诉讼的常用途径。然而,发明家们认为该仲裁庭无效化了过多的专利。DeLaine Prado呼吁PTO撤回提议中的改变,建议其创建一个培训专利审查员人工智能技术的计划。

来源:路透社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Hugging Face在最新一轮融资中估值达45亿美元」

8月24日,一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Hugging Face表示其在一轮融资中筹集了2.35亿美元,使公司估值达到45亿美元。这轮融资得到了Salesforce、谷歌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的支持。这一轮融资凸显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普及以及科技公司之间在投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方面的竞争。Hugging Face提供了一个开源平台,用于构建使用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程序,并计划利用这笔资金投资技术并将员工数量翻倍。

来源:路透社


「英伟达预测提振人工智能股票和纳斯达克期货」

8月23日,英伟达强劲的季度营收预期兑现了华尔街的高预期,引发了一系列人工智能相关股票上涨,并给停滞不前的美国股市复苏带来了冲击。在周三收盘后,英伟达股价大涨近10%,创下516美元的历史新高,股票市值增加约1100亿美元,达到1.27万亿美元,巩固了其作为全球市值最高芯片制造商的领先地位。Insider Intelligence高级分析师Jacob Bourne表示,如果没有英伟达,我们可能无法看到科技市场的持续反弹。受英伟达乐观预测的影响,大型科技股和人工智能相关股票的股票市值增加了700多亿美元,包括微软、Meta Platforms、Alphabet。

来源:路透社


「英伟达(Nivida)押注250亿美元,认为人工智能的繁荣远未结束」

8月23日,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表示,他预计人工智能的繁荣将持续到明年,并做出了可能是科技行业迄今最大的单笔押注,以支持他的乐观看法。该公司周三公布的销售预估超出了华尔街预期,并表示将再回购250亿美元的股票。多数公司在领导层认为公司价值被低估时都会这么做。不过,英伟达的股价今年已经上涨了两倍多,并将在周三的业绩公布后创下历史新高。

来源:路透社


技术应用

「英国社会护理行业首次使用人工智能培训员工」

据报道,英国社会护理领域首次使用人工智能来培训员工,以期其帮助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培训师化身为数字代表正在进行试点,以多种语言欢迎新员工,并教他们技能。社会护理服务和医疗技术由Cera公司提供,如果将人工智能应用推广至全国范围内,将能够每年培训约2万名新护理人员。同时,这还能降低成本、缓解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和护理部门的压力,并服务于老龄化日益加剧所增长的相关需求。代表老年人的慈善机构英国老龄组织(Age UK)表示,它希望人工智能能够加强培训,但同时发出警告,称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人与人面对面的指导。

来源:英国独立报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编

上述信息均根据原文内容整理,谨供读者参考,不代表本机构立场和观点

上一篇:《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观察》202期

下一篇:《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观察》207期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