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云端”开幕,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曾毅在中国日报“新时代大讲堂”上指出,应发展尽责人工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曾毅介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涉及的17个领域并不是彼此分离的,它们实际上是高度关联、全面相关的。比如,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改善医疗和教育。这些课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柱。
曾毅说:“今年我们提出了人工智能在气候领域应用的原则,为气候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不同的价值观、原则和行动建议。”曾毅希望相关活动能够遵循有益人类、节能环保、保护隐私的价值观和原则,在利用人工智能推动气候变化行动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公平正义,促进教育培训和就业以及加强在这一课题上的交流与合作。
曾毅建议利用人工智能来进行气候分析和预测、促进节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人工智能应该被用作一种赋能技术来保护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不仅要利用人工智能感知它们的行为以确保其安全,也要获取它们的健康状况并以多种方式建立起这些生物与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人类社会意识到其他生物也是我们这个共生社会的一部分。
曾毅指出,我们有文化上的差异,但我们也有文化上的联系,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使用人工智能来创建文化互动引擎。人工智能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的核心议题。这份建议书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3个成员国的同意代表了世界的愿景。但真正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在遵照这些建议开发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时,实际上我们需要有一个涵盖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具有前瞻性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来保障人工智能是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的。
曾毅表示目前已经搭建并启动了一个合作组织来推动人工智能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这个组织是超过15个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来自这些国家的科研人员、学术机构以及一些人工智能从业者和行业都参与了进来,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