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01062794781i-aiig@tsinghua.edu.cn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9日晚,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和清华大学拉美中心共同承办的专题论坛7—“人工智能助力发展中国家”在清华大学(线上)举办。论坛邀请了来自印度尼西亚、埃及、智利和南非等国家及地区的10位专家学者就人工智能助力发展中国家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印度尼西亚海洋与投资统筹部长技术顾问顾学雍(Benjamin Koo),埃及国家遥感和空间科学管理局主席穆罕默德·扎赫兰(Mohamed Zahran),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斯瓦兰·辛格(Swaran Singh),斯里兰卡LIRNEasia智库主席罗汉·萨马拉吉瓦(Rohan Samarajiva),清华大学拉美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涛涛,智利国家人工智能中心主任阿尔瓦罗·索托(Álvaro Soto),智利大学人工智能、社会和信息传媒中心联合主任莱昂内尔·布罗西(Lionel Brossi),智利大学传播与图像学院安娜·玛丽亚·卡斯蒂略(Ana María Castillo),埃及国家遥感和空间科学管理局环境研究和土地利用司副教授穆罕默德·阿卜杜勒·拉赫曼(Mohamed A.E. AbdelRahman),南非文达大学讲师本森·莫约(Benson Moyo)出席论坛并作精彩发言。论坛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主持。

梁正主持

梁正指出,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诸多挑战。并介绍了在今年8月与印尼国家研究创新中心联合举办的会议,会上共同探讨了如何助力发展中国家推动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包括人工智能治理问题、数字化人才培养以及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跨境数据流动问题等,会后整理形成了《中国-印尼数字化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报告》。在专题论坛上,他进一步提出相关问题:人工智能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里,是机遇更多还是挑战更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方面有哪些不同做法,您所在的国家在这方面有哪些实践与经验?针对智能化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应当如何未雨绸缪并积极应对?希望同各位嘉宾就以上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顾学雍发言

顾学雍介绍了印尼正在开发的一种技术,即个人知识容器(PKC)。由此希望该技术助力印尼在数字素养及人工智能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他指出PKC并不仅仅是为个人所用,也能在国家各个部门的工作中得到应用,如政府采购、工业部、财政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门。通过这项技术为公民赋权,每个人均可进行数据存储并与他人分享,也可称之为“数据钱包”。他认为AI不仅仅属于大国,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个人信息存储平台。

斯瓦兰·辛格发言

斯瓦兰·辛格从印度视角介绍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发展中国家。印度将人工智能看作是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的一种途径,从而实现面向未来的跨越式发展,通过技术的应用改善人民生活。他指出印度在疫情期间大量应用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和预测。预计到2035年人工智能对印度GDP的贡献将达到1万亿美元。但是当前印度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限,印度希望将人工智能主流化,尤其在各类工作场景中得到大规模应用。他建议各国间开展联合研究,尤其中印两国应加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

阿尔瓦罗·索托发言

阿尔瓦罗·索托介绍了智利国家人工智能中心成立的背景,即2021年智利出台《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为了填补人工智能领域的空缺,由此邀请到全国4所一流大学共同成立了智利国家人工智能中心。中心逐步发展到拥有160多个成员单位,并与学界合作研究,与企业共建联盟,且获得来自政府和业界五年共计18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中心的使命是引领智利转型,成为人工智能革命中重要的参与者。中心的目标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升个人生活质量。未来主要在科学研究、技术转移和对外合作等方面继续推进。

莱昂内尔·布罗西发言

莱昂内尔·布罗西表示人工智能促进了经济增长、社会公平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缩短了拉美地区在健康教育、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方面持续存在的差距。相对而言,拉美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设计还不成熟,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构建共享包容的、尊重人权的和符合道德伦理的人工智能系统。他指出要从教育入手,让更多的人获得关于人工智能的教育资源,在人工智能领域赋能人民,同时以关注道德伦理、人权和包容的方式赋能赋权。

罗汉·萨马拉吉瓦发言

罗汉·萨马拉吉瓦指出我们谈论的是狭义的人工智能,而非通用人工智能,因为通用人工智能更多的是关于未来发展的问题。他介绍了印度政府与谷歌合作,通过机器学习帮助印度和孟加拉国进行洪水预测的案例。由此说明狭义的人工智能,如机器学习能够帮助穷人获取很大的收益,对社会生产和国家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他指出当前应用人工智能的挑战:一是数据获取问题,包括数据收集、处理、整理等过程存在难度;二是人力资源的限制。

本森·莫约发言

本森·莫约认为人工智能助力发展中国家是我们对其的期望,但是目前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仅仅只是存在人工智能。南非应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大都是从其他国家粘贴复制而来,这导致其在南非水土不服,并未解决实质性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形式。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对已有的监管框架和法律产生了一定的挑战,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也会产生隐患。他建议,政府需要出台政策来保护个人信息,且在各国需求和利益不同时,如何进行合作,这就需要国际组织的支持和世界各国的努力。

安娜·玛丽亚·卡斯蒂略发言

安娜·玛丽亚·卡斯蒂略提出人工智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中,我们尤其需要关注虚假信息问题,因为其会影响到所有用户,改变人们对信息的看法,从而影响决策。尤其一些国家的社交媒体非常活跃,虚假信息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此外还应关注机遇和可能性问题,她建议可以进行不同行为者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道德的方式应用人工智能将为我们创造更大的机遇。同时开展利益攸关者的讨论和交流,让不同的声音被听见,这将有利于更多人从中获益。

嘉宾交流研讨

最后,梁正教授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用人工智能过程中的哪些风险会造成长期发展的损害,应当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嘉宾们进行了讨论和补充发言。陈涛涛教授指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仍是自身发展的问题,和发达国家对于人工智能的期许是不一样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发展中国家应用人工智能的时候会带来一些限制。阿尔瓦罗·索托认为要想在智利推广使用人工智能,还具有很多困难,这就需要政府和各行业积极参与其中,尤其需要政府制定政策或给予相应的指南。本森·莫约认为在应用人工智能过程中,需要制定基本框架或路线图,如法律框架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应用人工智能。罗汉·萨马拉吉瓦认为在进行人工智能算法训练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源于某些场景数据的欠缺,为了确保其结论的准确性,应关注实际情况。斯瓦兰·辛格指出技术和人类的了解是双向的过程,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方式进行交流合作,从而找到技术最佳的应用方式。人工智能必定长期存在,我们应尽量将它的收益最大化。

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AIIG)承办。大会论坛以“人工智能引领韧性治理与未来科技”为主题,是继2020年“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与治理”、2021年“如何构建一个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主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全球各方在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方面的对话,旨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构建适合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治理体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论坛议程为两天,设有三场主论坛、一场特别论坛、七场专题论坛,并举行北京人文论坛。活动直播观看人次超700万。


上一篇:北京人文论坛暨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专题论坛八“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成功举办

下一篇: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专题论坛6——“跨文化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成功举办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