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01062794781i-aiig@tsinghua.edu.cn

研究成果

Research Results



海外智库观察

布鲁金斯学会:

美国应在关键问题上保持强硬态度,同时加倍吸引人才和投资


2023年8月9日,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发表其非常驻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半导体专家唐睿思(Christopher A. Thomas)撰写的评论文章《国家间的技术竞争:行业领袖的观点(Technology competition between nations: Views from industry leaders)》。文章指出,技术竞争已成为地缘政治的主要断层,许多国家都采取了积极措施来管理这种竞争,尤其是欧美。此外,去年秋天,OpenAI的ChatGPT被迅速采用,中美两国的企业家、公司和研究实验室都在竞相抓住这一商业和战略机遇。然而,即使中美两国在全球技术竞争方面愈演愈烈,这场竞争的结果也不会仅由中国和美国的官员来决定。为此,作者调查了全球技术行业约285名高管、学者和研究人员(约100人在中国工作;约100人在美国工作;约50人在欧洲工作;其余人员在印度、东亚和东南亚工作。超过60%的受访者在半导体或高科技硬件行业工作)对行业发展方向的看法,并阐释了其四个突出观点。


首先,作者阐释了受访者的突出观点。首先,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美国的竞争地位要强于其自我评估的状态。第二,受访者认为中国面临着巨大的阻力,特别是在推动发展尖端半导体制造能力和保持其全球电子制造份额方面。第三,尽管美国和中国面临挑战,但他们在新技术的开发、商业化和规模化方面比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具有很大的领先优势。第四,全球技术产业的未来很可能会出现分化和去风险化,许多公司将继续同时服务于美国和中国的技术生态系统。


作者就第一个观点指出,大部分受访者对美国竞争力非常乐观。尽管美国官员经常担心美国的创新能力已经落后,但受访的专家和高管对未来十年美国和中国在核心技术方面较世界其他国家的表现持乐观态度,并认为美国是未来五年最有可能提高其在核心技术领域进行突破性创新能力的国家(图1)。受访者对美国政府努力将尖端半导体制造业转移到美国的影响也非常乐观,都认为美国将在尖端半导体制造领域获得最大份额(图2)。

(图1) 

(图2)



此外,受访者都认为美国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人才和资本目的地。尽管参与调查的美国和中国总部企业数量大致相同,但受访者普遍认为美国在吸引全球资本方面比中国高出5倍,在吸引全球最优秀技术人才方面比中国高出近6倍,且欧洲、印度和其他亚洲公司的受访者选择美国作为人才首选地的频率是中国的6倍,选择美国作为资本投资首选地的频率是中国的10倍(图3)。


(图3)


鉴于人才在推动突破性创新方面的作用,大部分受访者还强调人才是美国官员应重点关注的关键杠杆,并建议美国政府允许更多技术人才进入美国,以帮助半导体行业发展(图4)。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美国的全球竞争力是美国的战略重点,白宫和国会应更加重视允许全球技术人才进入美国。

图片

(图4)

其次,作者阐释了中国成为全球技术领导者所面临的挑战,受访者普遍认为中国的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开发能力较弱。只有不到1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具备将在未来十年内超越美国的技术能力,甚至有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技术自力更生努力将进展缓慢甚至失败(图5)。受访者还表示,即使在中国国内市场,中国公司也无法在高端和前沿芯片领域与全球公司竞争。近75%的受访者表示,中国企业将只能在中国国内市场中最落后和对价格最敏感的领域胜出;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中国最先进的半导体细分市场预计将由非中国企业主导,而这些细分市场对确保人工智能领先地位至关重要(图6)。

(图5)


图片 (图6)


虽然受访者非常乐观地认为,中国将在电子汽车领域跻身全球前三,但也认为中国公司面临“上游技术”的挑战,对于支撑数据中心、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行业的基础技术的乐观程度要低得多,不到1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可以在企业软件领域产生全球领导者,而企业软件是全球利润最高、增长最快的技术领域(图7)。中国在获得全球先进技术份额方面面临的挑战,可能反映在中国内地在全球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和组装市场份额的下降上。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未来5年,中国大陆在全球电子产品制造能力中所占的份额将低于今天(图8)。在华经营的受访者对此预计,政府政策将侧重于支持中国本土企业,为本土企业提供巨额补贴,并实施“购买国货”的采购规定(图9)。


(图7)

图片(图8)


(图9)




随后,作者指出,欧洲作为全球科技产业的“第三极”并不乐观。尽管欧盟已经制定了《欧洲芯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该法案旨在加强欧盟技术产业,也是促进技术自主的几个计划之一。但在每个区域比较问题中,受访者对欧洲的评价总是低于美国和中国(图10)。此外,受访者预计印度公司将与“美国主导”的生态系统密切合作,而非洲公司将更多地参与“中国主导”的生态系统。然而,在中东和东南亚,受访者预计忠诚度将更加分化,企业参与美国和中国科技生态系统的可能性相同(图11)。但总体来说,未来将会分化,但不会脱钩。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美国和中国市场这两个市场有两个相互竞争的生态系统,但有许多公司在各自运营,未来将出现更大的分化。超过75%的受访者认为,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将出现两条服务美国和中国市场的供应链,许多公司将拆分其业务以服务两个市场。(图12)。为此,企业将不得不选择在投资和人才方面“优先考虑哪条供应链”,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只会优先考虑两条全球供应链中的一条;另一半受访者预计,尽管在两家不同的公司之间划分现有的工程、技术和专利会带来挑战,但公司将把业务分成两个独立的法律实体,专注于两个独立的市场(图13)。


在运营公司工作的受访者表示,这种“供应链分裂”会产生从建立冗余生产基地的资本成本,到公司更关注政府政策而非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领导成本”(图14)。 

图片

 (图14) 


美国的政策不会阻止全球企业为中国市场服务,这一现实使降低风险变得复杂。受访者可能对美国持相当乐观的态度,但也有70%的受访者认为,跨国公司将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企业将分拆在华业务,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或将业务分拆给当地投资者。受访者预计美国公司将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因为尽管面临相当大的挑战,中国客户仍将从美国公司购买产品并与之合作,只有不到1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消费者会完全避开美国的技术和产品(图16)。


值得注意的是,“分拆业务”不仅仅是在中国运营的非中国公司面临的问题,当中国企业想要在“美国主导”的供应链中工作,也需要类似的方法。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中国企业将需要将大量的研发和制造业务转移到中国境外,以在美国主导的生态系统中竞争。


(图17)

最后,作者建议美国立足优势,并采取保持全球技术领先地位的政策。在评估应对中国竞争的政策时,美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作者提醒政策制定者特别注意以下三点。首先,美国占据强势地位。一个技术生态系统要想长期获胜,就需要持续吸引比任何竞争生态系统更多的资本和参与者。其次,中国的“技术自力更生”战略不太可能成功。因为,在中国市场上,任何有利于中国本土企业的政策框架,都不太可能改变吸引全球资本和人才进入中国的游戏规则,且由于中国企业无法独自建立一个比更广泛的美国和全球企业竞争更强大的生态系统,目前尚不清楚这样的战略如何能让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更好的地位。此外,那些重组在华业务以“本地化”或“为中国投资”的全球企业不太可能将中国作为全球制造或研发基地。最终,中国将会认识到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同时追求技术自给自足和全球一体化。最后,美国的技术竞争战略不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美国的政策应该反映出对美国创新和技术体系实力的稳定信心,其应鼓励美国公司追求扩大美国生态系统的规模和实力的机会。并且,美国政府必须保持在保护美国知识产权、限制军事敏感技术的传播、改善市场准入等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同时应加倍努力吸引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和最聪明的资本。


唐睿思(Christopher A. Thomas):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驻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曾担任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亚洲半导体业务负责人。目前专注于研究半导体行业、如何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实现数字化转型以及东亚日益增长的科技行业对地缘政治的影响。


原文链接: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echnology-competition-between-nations-views-from-industry-leaders/

上一篇:《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观察》202期行业动态

下一篇:《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观察》207期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