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监管
「国务院办公厅:提升监管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感知、区块链等技术应用」
2月17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加强信息技术运用,统筹推进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实施精准有效监管。《意见》强调,要提升监管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感知、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积极开展以部门协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等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通过多维数据关联分析,快速有效协同处置问题,提升跨部门综合监管智能化水平。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要着力打通数据壁垒,以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数据互通共享支撑跨部门综合监管。
来源:中国政府网
政府规划
「香港将研究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预留30亿元推动前沿科技基础研究」
2月22日消息,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在发表2023-2024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时表示,为加速推动香港数字化经济的进程,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正就四大范畴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探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数码基建、便捷安全的跨境数据流动、企业数码转型,以及人力资源配套。其中,在数码基建方面,特区政府会就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在2023/2024年度完成。同时,为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更好实现“从0到1”的基础科研能力,特区财政预留30亿元推动相关建设特别是发挥香港作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的独特优势,引进来自内地及世界各地的科创领军人才、科研团队和企业,促进跨领域的科研合作。
来源:新华网、证券时报
「《2022中国大模型发展白皮书》发布,大模型成为人工智能新赛道」
2月21日消息,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IDC)近日发布《2022中国大模型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从技术的角度看,大模型发端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以谷歌的BERT、OpenAI的GPT和百度的文心大模型为代表,参数规模逐步提升至千亿、万亿,同时用于训练的数据量级也显著提升,带来了模型能力的提高。IDC预测,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AI)软件及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211亿美元,AI进入大规模落地应用关键期,而大模型则成为AI新赛道。以大模型为生态基座的产业链将成为智能化升级中可大规模复用的基础设施,中国大模型厂商在模型布局方面较为完善,接下来应进一步围绕行业赋能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探索,不断夯实基于大模型的产品建设,推动大模型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落地。
来源:金台资讯
「太原: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8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5%」
2月18日消息,《太原市推进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出台,提出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8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5%,占地区GDP的比重达到3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方案》明确了数字技术创新突破、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核心产业能级跃迁、制造业智改数转工程、数据价值化等十大重点工程,提出关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科技创新和人才的4大类12条具体支持政策。其中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方案》强调要持续加强5G网络深度覆盖,到2025年基本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
来源:太原日报
「中国互联网发展座谈会:推动6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前沿技术加速突破」
2月17日,2023中国互联网发展座谈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发展大动脉,系统推进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建设升级,推动我国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朝着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加速演进。同时,还要加强创新融合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6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前沿技术加速突破,加快推进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会议还指出,要建设敏捷高效的行业监管体系,健全完善合规管理体系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合规治理,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深化用户权益保护。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政-产-学研合作
「长三角首个人工智能(AI)+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启动」
2月17日,“AI+工业互联网”苏州产业基地正式启动,这也是长三角首个AI+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据悉,该基地由百度智能云建设和运营,主要为当地企业提供三大服务:首先,输出经过实践检验的可复制的智能化应用,覆盖质检、安全、能耗等企业核心场景,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和创新;其次,提供AI大底座、开物工业互联网等AI平台型产品,降低企业获取AI能力的门槛;最后,打造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的工程师团队和本地工业生态,解决数字化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来源:南京晨报
「南网总调与阿里云签订人工智能合作备忘录」
2月17日,南网总调与阿里云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持续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技术在电力调度业务中的研究应用,把前沿技术带入电网核心业务场景,解决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问题。据悉,南方电网已形成较完善的“云+AI”的新技术体系,并于2019年建成电力调度云,目前已有近200个业务系统上云,孵化出了多个电力调度的智能化应用,带动了知识图谱、人工智能预测、强化学习等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的切实落地。
来源:TechWeb
科技公司
「阿里达摩院联合高德发布多模态地理文本预训练模型MGeo」
2月21日,阿里达摩院联合高德发布业界首个多模态地理文本预训练模型MGeo,其可充分理解地图上的每一个元素,并精准完成地图搜索、地理位置分析等任务,目前已在魔搭社区开放。据悉,达摩院携手高德提出地理文本多模态模型,使用对抗MLM预训练、句子对预训练及多模态预训练三大技术,并用多任务预训练将这三种预训练任务进行动态组合,最终训练得到适合于多类地理文本任务的预训练底座MGeo。同时,高德还基于MGeo研发了全新的模型,不仅显著提高泛化语义的表示能力,还可准确识别不同地图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有效提升用户的搜索体验。
来源:TechWeb
技术应用
「全国首个数字产权链平台在成都上线」
2月22日,首届中国数字产权创新大会在成都召开,“数字产权链”平台在会上正式上线。据悉,该平台是一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库与数据库应用平台,也是国内首个面向数字产权领域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技术体系。数字产权链拥有在产权资本市场中对权益确权、行为存证服务能力,可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产股权交易机构、数据交易机构以及数字应用提供数字化标准与服务,实现数据流通全过程动态管理。日前,已正式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全国第八批“可信区块链评测”专家评审会。
来源:四川在线
「英矽智能自有人工智能(AI)平台赋能下第二款药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月21日消息,人工智能制药公司英矽智能自主研发的抗新冠病毒口服创新药ISM3312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的临床试验许可,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将是第二款在英矽智能自有AI平台赋能下发现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据悉,ISM3312是一款靶向主蛋白酶(3CLpro)的高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具有更广谱的抗冠状病毒活性、优秀的单药口服生物利用度以及潜在抗临床耐药突变的能力。同时,作为一款由AI参与设计和筛选的小分子候选药物,ISM3312的化学合成相对简便,生产成本优势明显,从商业可及原料到化合物制备仅需两步合成,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以解决患者用药可及性问题。
来源:上观新闻
「BSN-DDC基础网络城市算力中心系统发布」
2月20日消息,区块链服务网络(Blockchain-based Service Network, BSN)宣布BSN-DDC基础网络城市算力中心系统正式发布。该系统基于BSN虚拟数据中心技术打造,可视为BSN-DDC网络的第三方自主接入系统,运营方能够通过在本地云环境内安装BSN城市算力中心软件,并在城市算力中心内部署BSN-DDC网络上各条开放联盟链的节点,成为BSN-DDC网络的一部分。据悉,通过提供云基础环境软件,BSN可以帮助传统的云服务商、数据中心或企业打造一个专用的或可供加入的系统级公共环境,基于区块链操作系统为分布式信息化系统提供运行环境,用于管理各类分布式操作系统、云资源和相关应用。BSN城市算力中心也是实现“五十百”工程的核心工具,2023年BSN计划将在全国部署超过200个城市算力中心,每个城市算力中心都具备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
来源:TechWeb
「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启用」
2月20日,依托上海超算中心建设并运营的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正式揭牌启用。该平台将更好满足科研机构和广大中小微企业实际算力需求,积极探索算力调度新模式,这也标志着上海市算力网络发展迈上新台阶。会上,平台还与第一批行业重要客户、合作伙伴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共建算力网络应用创新实验室,为数字医学创新、智能制造、智慧教育等产业领域发展进行探索。其中,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和上海超算中心三方签约合作协议,将围绕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在绿色低碳创新实践、消费市场大数据、数字文化保护与旅游数据智能计算、网络舆情监测等领域推动大数据应用,探索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果,共同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算力网络数字医学创新实验室由华山医院、上海联通、上海超算中心、华为共建,围绕算力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基于新型算力公共服务,开展数字医学领域的科研应用,实现在老年医学、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领域的成果输出,探索公共算力服务实践模式。
来源:金台资讯
「人工智能(AI)助力慢性鼻窦炎病理类型精准分型,准确性超90%」
2月20日消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研发的基础版慢性鼻窦炎AI医生判读系统日前对外公布。据悉,该系统分为基础版和高级版,基础版系统对设备要求低,不受5G网络限制,医生能够在本地显微镜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医生Sandy1秒钟快速生成慢性鼻窦炎人工智能病理诊断报告,高效辅助诊断慢性鼻窦炎炎症内在型,与高年资病理科医生比较,准确性超过90%,有助于精准诊断和后续个体化用药治疗指导,目前已在广东多家基层医院投入使用。高级版则是基于全片的鼻息肉人工智能病理诊断系统、全片版云平台,对网速和设备有一定要求,判读系统更加准确,目前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多家具有5G网络系统的三甲医院测试使用。
来源:信息时报
ChatGPT
「复旦大学团队发布国内首个类ChatGPT模型MOSS」
2月20日消息,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的邱锡鹏教授团队日前率先推出国内第一个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MOSS,并将其发布至公开平台邀请公众参与内测。据悉,MOSS可执行对话生成、编程、事实问答等一系列任务,打通了让生成式语言模型理解人类意图并具有对话能力的全部技术路径,将于后期进行开源。邱锡鹏教授表示,MOSS的参数量比ChatGPT小一个数量级,在任务完成度和知识储备量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来源:IT之家
「香港大学禁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AI)工具,为全港大学首例」
2月18日消息,香港大学日前向师生发出内部邮件,表明禁止在港大所有课堂、作业和评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成为香港首间大学明文禁止在课堂等教学行为使用ChatGPT或其他人工智能工具。邮件指出,除非学生事先获得有关课程讲师的书面同意豁免,否则将被校方视为剽窃个案,并指若没有书面许可,ChatGPT和其他基于AI的工具一律不能用于任何涉及学分的活动,如教师怀疑学生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可要求学生就其作业进行讨论、进行额外口试及考试等措施。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