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01062794781i-aiig@tsinghua.edu.cn

3月12日,“闻道经管”系列校友公开课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举行。此次课程由清华经管学院高管教育中心、福田区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深圳市清华大学校友会经管学院分会联合举办,邀请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梁正主讲,以当下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为背景,深度解读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趋势、综合收益与风险挑战、治理现状与未来方向。福田区政府干部和大湾区清华经管校友近百人参加课程。


梁正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梁正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四次浪潮、技术路线、产业落地、前沿趋势以及中美人工智能发展差距。他表示,历经两次寒冬、四波浪潮,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工具化末期、产品化初期”阶段,初步形成基础层、通用基础大模型层、垂直行业大模型层、应用层、生态支持层等在内的多层次协同、AI产业化与产业AI化并进的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在AI产业化变革趋势中,大模型正成为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加速AI从专用走向通用、从作坊式走向工业化生产,AI Agent或将成大模型产业应用的重要接口,推动功能封装集成化、催生超级应用并迎来软件应用大爆发时代。
机遇和挑战并存,收益与风险伴生。梁正教授认为,由于生成式AI具有强渗透性,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是系统性的。在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助推智力密集型服务产业规模化方面,AI发挥了显著作用。与此同时,基于AI技术本身、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滥用而引发的潜在风险也不断显露,这些风险广泛存在于电商、医疗、教育、科研等场景中,对个人、组织、国家、人类的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威胁和挑战。此外,人工智能风险还具有快速产生、大规模弥散和动态变化等特点,给风险监管带来了独特性的难题。
针对风险和挑战,如何进行人工智能治理?梁正教授从全球视野出发,介绍了世界各国AI治理经验、中国AI治理体系和AI全球治理现状。梁正教授指出,AI治理正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尝试寻求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平衡,但各国AI治理方向又各有侧重。面对AI带来的全球性机遇和风险,加强AI全球治理的国际共识日渐增强,但各国碎片化的治理体系、国际竞争、意识形态等因素为国际合作带来了巨大阻力。
“发展才是最大的安全,”一切问题最终要靠发展来解决。梁正教授介绍,中国坚持“两条腿”走路,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同时平衡创新发展与技术治理的关系,坚持“发展‘负责任且可评估’的人工智能、建构责任伦理、落实主体责任”的治理思路,形成多维度、多领域、多层次的规则规范体系,为AI治理提供“中国经验”,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AI国际治理。他还表示,人工智能治理任重而道远,未来应更加注重技术与伦理的平衡,同时探索敏捷治理模式,建立从宏观到微观的综合治理体系。
讲座现场,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课堂交流,梁正教授倾心答疑解惑,助力学员们更加全面且深刻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


下一篇:校长李路明会见联合国大学校长兼联合国副秘书长奇利齐·马瓦拉一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